二月的天氣非常的冷,一路上看到被白雪覆蓋的田地。光禿禿的枝幹,一排排整齊的立著。原本種植什麼作物,現在也看不出來了。









不久後,車子到了一個碼頭。我們必須從充滿著暖氣的車子中走出來,轉搭渡船進入威尼斯城。



帶有鹹味的空氣,是海風的氣味。中間夾雜著船隻的柴油味。這是碼頭特有的味道。也是另我喜愛的味道。不過,大概是天氣太冷,今天這種碼頭味不是很濃。

登船前,遊客必須先排隊等候。碼頭附近可以看到幾個臉上戴著面具衣著打扮的像中世紀貴族的人,也有打扮像是童話故事裏的怪獸,跟著大家排隊。想必他們八成是要去參加今年的面具嘉年華。

渡船終於出發了。




這種氣候下搭船,船身搖晃的很厲害,坐在艙內雖然很暖,但是很容易暈船。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是不會選擇在這個季節搭船的。想想還是到艙面上呼吸新鮮空氣,比較不會暈。

坐在這裡比較不會暈 



走上甲板,一陣陣冷鋒撫面而來,讓我清醒不少。站在船頭遙望前方,前方的景物隱藏在一片白茫茫的霧中,忽隱忽顯。有時候,濃到讓我們看不到前面的水路。真不知道在這樣的能見度下船長是如何避免與其他物體對撞,心理不由得敬佩起來。






忽隱忽顯






有時甚至於看不清楚前方的路




威尼斯的歷史與位置


在船還沒靠岸前先來談談這個地方。話說在19世紀以前的義大利,是佈滿城邦的地區。威尼斯被稱作『水之都』,在13-17紀是威尼斯共和國的中心。

是個非常繁榮的商業城邦,各式各樣的商船,在東方諸國與威尼斯之間頻繁的穿梭往返。將東方國度的香料、皮革等糧食等物資以及各種珍奇寶物送往西方世界,大開西方人的眼界。這裡就像是一個海上的明珠,因此又被稱為亞德里亞海女王。


後來因為土耳其人對地中海東邊的控制,促使歐洲國家尋找其他的航線,終於發現大西洋對岸的新大陸。威尼斯也因此逐漸失去了它商業上的重要性與影響力。如今,這個地方成為了觀光勝地,每年替義大利賺進不少的鈔票。

威尼斯的範圍涵蓋義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沿岸的潟湖中118個島嶼和鄰近的一個半島。據說早期的羅馬人為了逃避日耳曼人的入侵攻擊,而逃往易守難攻的潟湖區避難。我們可以說整個威尼斯就是蓋在潟湖上面,也因此才會四面都是被水給包覆著。


後來威尼斯脫離了東羅馬帝國的統治,成了義大利半島上獨立的城邦之一,另外三個城邦為熱那亞 、比薩及阿馬爾菲,這些地方過幾天也要去拜訪一下。

因其位於亞德里亞海頂端的位置具有高度戰略性地位,這讓威尼斯的海軍與商業力量在當時幾乎是牢不可破。這座城市變成西歐與其他地區,尤其是拜占庭帝國與伊斯蘭國家之間一個繁榮的貿易中心。可以想像當時的盛況嗎?


船終於靠岸了。我們到了下塌的旅館。威尼斯希爾頓酒店(HILTON MOLINA STUCKY HOTEL)。將會待在威尼斯兩天。




酒店在朦朧的霧中漸漸顯現







酒店正面





將行李放好之後,我們就帶著相機以及輕便的裝備,準備到市中心去了。跟其他城市不一樣的,不論要去哪裡,除非用腳走的到的地方,其餘一律以搭船代步。我們要先去人口集中的聖馬可廣場一樣要搭船。

沒多久,白霧散去,天放晴了。好漂亮的天空。


空中的霧漸漸散去,露出了藍色的天空





船繼續往聖馬可廣場的方向駛去。















聖馬可廣場

漸漸的尖塔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廣場上黑壓壓的人群,大家都是衝著面具嘉年華來的。






雖然岸上已經擠滿密密麻麻的人群,船隻仍舊來去不同的將遊客送往廣場上。










船長:船已經靠港了,大夥兒可以下來靠雙腳走路了。

聖馬可廣場上各式各樣的面具秀
嘉年華的由來

說到面具嘉年華的由來,就必須先從嘉年華這個字談起。它來自於拉丁語的『Carnem levare』,其中『carnem』 是『肉』的意思,而『levare』有『告別』的意思。所以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告別肉,向肉說再見』。(A more probable etymology for the word carnevale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Latin carne + vale, meaning "farewell to meat".)


據說嘉年華這個字最初的起源跟聖經中魔鬼在荒野試探耶穌四十天的故事有關。信徒們為了要紀念耶穌,並且感同身受耶穌在那四十天裡所受的苦,便把每年復活節的前四十天作為齋戒和懺悔的時期。這四十天內不能吃肉、喝酒、娛樂。齋期的第一天被稱為 Ash Wednesday 。然而人們在進入這苦悶四十天之前的幾週,會舉辦宴會、舞會來盡情吃喝、狂歡作樂。這樣的習俗漸漸地演變成現今的嘉年華狂歡節。


現今世界各地許多地方都有嘉年華慶典,其中法國尼斯(Nice) 和巴西里約(Rio de janeir) 與義大利威尼斯(Venice) 的嘉年華是世界公認的三大嘉年華。


面具節的由來


威尼斯嘉年華會(Carnevale Di Venezia)是當地最重要的慶典之一,每年都在 Ash Wednesday 前2個禮拜開始,並在 Shrove Tuesday 結束。它的特色就是面具。






百年前的貴族,應該就是穿成這樣子,在大街小巷裡面鑽來鑽去吧

以前的貴族們對於平民的民間習俗基於好奇心,想要參與。然而礙於階級的差異不能隨便露臉與平民在一起,於是戴上面具藉以隱藏其身份。他們戴上了各式各樣誇張的面具,穿著華麗的裝束,聚在河邊或者乘船夜遊。因為面具的關係,社會階級間的束縛便同時鬆綁了,所以人們可以毫無顧忌,瘋狂不羈的恣意狂歡。

櫥窗中各式各樣的面具,正等著您來挑選





面具的種類有很多種。其中Bauta (包達)面具,是一個白色方形面具,面具上幾乎沒有表情,鼻子以下向外凸出,可以長時間戴著吃東西不受影響。不論男女、平民或貴族都很常使用。可以說是一總『基本款』。

後來又發展出半臉的Bauta,並增加了許多華麗的裝飾性元素。

戴這款面具的人,一般都會搭上黑色披肩或披風,並加上一頂黑色的三角帽。





Larva面具主要是白色。像Bauta一樣,同樣可以在不用摘下來的狀態下自由吃喝。


Colombina 是小鴿子面具、Gatto是貓面具。兩種都只覆蓋上半臉,有些款式甚至只遮住眼睛。並且經常使用羽毛和水晶等裝飾。

Dottore Peste是勾嘴大夫。面具前方鼻子的上面伸出巨鳥的嘴並向下呈勾狀。這個面具是源自於中世紀黑死病肆虐時專門治療黑死病的醫生。
據說醫生戴著長長的面具看診可與患者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避免被傳染。
可惜這次沒有親眼看到。可以參考這裡


Jester面具則像是小丑。








中國風

 



 



 


 



 





 



 


 





沒有戴面具也是可以show一下




































小丑

 

這也算嗎?

 

全家出動






以前的人戴上了面具就等於將自己現實生活中的角色卸下來,扮演另一個角色,不論現實生活中的地位為何,面具之下一律平等。平民可以進出道奇宮、市政廳參加貴族的晚宴。貴族也可以放浪不羈的與平民自由玩樂。

這其實很像我們現代人,常常利用匿稱、假名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進行各種在現實生活中所不敢進行的活動。有些人一進到網路中,簡直判若兩人,大膽的程度往往比起實體世界更無顧忌,更加恣意。幾百年下來,其目的相同,只是方式有所改變而已。



 

arrow
arrow

    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